家蚕表皮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摘要 昆虫表皮层的黑色素参与了体色及多种斑纹颜色的形成。为了研究家蚕斑纹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以受控基因同属于p等位基因群(2-3.0)的黑缟(pS)、C108(p)、大造(+p)3种斑纹家蚕品种为材料,解剖4龄眠期幼虫体壁,对表皮的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每一体节3/4部分为黑色的黑缟(pS)在4眠12 h左右形成新表皮,而具有家蚕普通斑纹(+p)的大造和全身无黑色斑纹的姬蚕(p)C108在4眠16 h才形成新表皮,新生表皮呈透明状;4眠24 h左右,黑缟和大造幼虫新生表皮呈现标志性斑纹的部位有黑色素开始形成。进一步对5龄3 d幼虫体壁半月纹处与非斑纹处的真皮层和外表皮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3种斑纹品种幼虫的真皮层都有大量颗粒物,以C108最多,而且对应外表皮层含黑色素区域的颗粒物明显少于不含黑色素的区域;在呈现黑色斑纹部位的外表皮中都有三角锥形颗粒物,黑缟与大造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108较少,并且黑缟非斑纹黑色部位的外表皮也有大量三角锥形颗粒物,而大造和C108则基本没有。推测真皮层存在的颗粒物主要是尿酸盐,外表皮层存在的颗粒物极有可能就是黑色素。根据家蚕幼虫体壁中的尿酸盐颗粒分布与黑色素颗粒分布呈相反模式,推测黑色斑纹性状基因对真皮层尿酸盐颗粒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家蚕幼虫; 半月纹; 新表皮; 黑色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