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用菌栽培配料对榆黄菇品质影响初探
摘要 在“东桑西移”的背景下贵州蚕桑产业大力发展,生产中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桑枝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而食用菌生产中缺乏大量的木本植物原料。因此,本文探索利用这些废弃的桑枝为食用菌原料,实现区域的资源循环。同时,结合当地的特色“锌硒产品”,研究以修剪的桑枝为原料,以及在原料中添加锌硒和常规的玉米芯,比较其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菌盖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且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高于玉米芯处理组。锌硒处理组菌盖多酚氧化酶D值最高,在0.200~0.853间波动;桑枝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也呈现增加趋势,D值在0.12~0.24之间波动;玉米芯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D值在0.11~0.12间波动。菌柄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均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21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2.59倍和3.44倍,还原糖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58倍和1.17倍。氨基酸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75倍和4.13倍。维生素C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0.78倍和1.34倍。菌柄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锌硒处理组中最高,在0.14~0.70之间波动,桑枝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3~0.43之间波动,而玉米芯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在0.12~0.13之间波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食用菌原料影响到榆黄菇产品的营养组成,今后需要根据食用菌市场开发功能性食用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