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平台
  • 国内刊号:CN 32-1115/S
  • 国际刊号:ISSN 0257-4799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蚕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主编:李木旺
  •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
    666号 江苏科技大学期刊社
  • 邮政编码:212100
  • 电话:0511-85616835
  • 信箱:canyekexue@126.com
  • Q Q:849229965

桑黄的属性考证

【期刊年份】2022年第02期
【作者姓名】方荣俊1,2  曹旭1,2  程嘉翎1,2  张林1,2  刘利1,2
【作者单位】1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摘要  为明确什么是“桑黄”,对桑树桑黄生长环境、菌丝体及子实体的属性进行了考证。在所考察的时间与地域范围内,仅发现桑树桑黄寄生蒙桑(Morus mongolica Schneid.)和鬼桑(Morus mongolica var. diabolica Koidz.)两种桑种,未发现桑树桑黄寄生于当地其他树种。野外的桑树桑黄子实体形状多变,无柄,质地异常坚硬;子实层腹部金黄色,表面菌孔较少。桑树桑黄菌丝体适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异常牢固、不易变性、不易老化的特点。桑树桑黄菌丝呈簇状生长,分枝众多,分隔稀少,具绳状的菌丝束,无锁状联合,常见囊泡状结构和异常粗大的金黄色菌丝(直径达4.68~7.23 μm)。与供试的近缘黄色无柄蕈类相比,桑树桑黄的菌丝体和培养的子实体最为致密;桑树桑黄菌丝适应桑叶为基质的培养基,并可在蚕沙培养基长期保存,pH 6.0~8.8的培养基均适合其正常生长,但对蔗糖及麦麸的利用效率不佳。基于引物ITSl/ITS4扩增rDNA ITS序列的进化分析发现,桑树桑黄和杨树黄、栎树黄、暴马黄等近缘种类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相对于杨树黄、栎树黄、暴马黄的子实体,桑树桑黄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达62个。本研究是对桑黄部分属性的全新揭示,可为“桑黄”(桑树桑黄)正名,有助于桑黄这一珍稀药用真菌的后续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桑树; 桑黄; 菌丝体; 子实体